中餐厅一
澳门新葡萄京金山这条老街里藏着一家宝藏杂货店!但里面很多东西都是“过气”的…走在阮巷老街上,踩着些许龟裂的地面,有种古朴又祥和的感觉。往老街的西段走,在道路尽头的转角处,有一间并不起眼的杂货店——63号店,简单,质朴。
“小布丁、铁锅、亭林月饼……”这块不怎么精美的黑板就是这家杂货店的招牌。虽说没有规整的排版,但这淳朴动人又苍劲有力的粉笔字,似乎能把人瞬间拉回到那个淡泊幽静的年代。而这些手写粉笔字,出自一位八旬老人之手,也正是这家杂货店现在的主人——陆忠全。
以前杂货店,也叫做南货店。主要出售一些小零嘴、灯泡、热水瓶的内胆、家家必需的调味品等。在交通不便,物流阻塞的年代,这样一家小店可谓是当时的“网红店”,让多少繁华曾在于此。
看到我们几个“生面孔”到访,老人显得格外惊喜,像是邂逅了许久不见的故人,热情地跟我们唠起了家常,说起了这家杂货店的种种往事。
“这家店以前是我妹妹看着的,她现在要在家带小孩,我退休就接手了。”今年已经80多岁的陆忠全,两鬓发白,经营这家杂货店已有10多年了。他退休前是宝钢的一名工人,也是一名老党员。据他回忆,这家小店在解放前就有了,具体存在多少年,自己也记不清了。
这家杂货店面积不大,但“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”澳门新葡萄京。临近中秋国庆,老人在玻璃台面最显眼的位置处,摆放了几盒月饼,货架上还插了面小国旗,颇有节日的氛围。
油、盐、酱、醋、茶……货架上错落有致地陈列着街坊邻居的日常必需品,而最上面的一排还摆放着很有年代感的电灯泡、糖瓶、收音机,从积攒的灰尘上可以看出澳门新葡萄京,这些东西已经长时间无人问津了……
“上了岁数”的大铁锅、算盘、铁秤砣……每一个物件都寄托着老人与这家小店十多年来朝夕相处的恋恋情感。在窗台口,还摆放着简单的洗漱用品澳门新葡萄京,旁边的水池里,还有清洗干净的蔬菜。
原来,老人的吃住都在这里。“万一人家半夜里突然要什么了,缺什么了,过来这里,我也能及时开门。”陆忠全说澳门新葡萄京,自己的退休工资足以支撑日常的开销,但他还是选择坚守在这里,为的就是方便邻里街坊。
而这小小的一方空间,对于街坊来说,更像是彼此打个照面澳门新葡萄京,轻声问候的休息站。你能看到每个上门买点什么的人们澳门新葡萄京,脸上都洋溢着一股幸福感,尽管买的仅是一瓶醋或一袋酱油。
其实,阮巷老街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。但随着社会的发展,村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选择了“走出去”。渐渐地,人少了,所以小店的生意,也自然大不如从前了。可老人还是对这家在他人眼中“过气”的小店,有着格外深厚的情感。
“我小时候经常来这里,那时候很繁荣,人来人往的。”当被问到为何要将这家小店坚持至今,老人不禁湿润了眼眶,“现在这里冷清了很多,但我希望有人回来时候,看到这家店还开着,唤起一些美好的回忆,那就够了。”
每逢元宵、国庆等重大节日,老街上还有很多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,吸引四方百姓前来赶集,已日渐成为老街文化的一张名片。
友情链接